中医寒湿是什么意思(中医的寒湿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11-09   来源:特色健康网   编辑:健康君
字号:

大家好,中医寒湿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医的寒湿是什么意思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医寒湿是什么意思和中医的寒湿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寒症与湿症有什么区别?
  2. 怎样判断自己体内有寒湿?
  3. 寒湿和痰湿有什么本质区别哪种更严重些
  4. 怎么区分是寒湿还是热湿?有何科学依据?

寒症与湿症有什么区别?

寒证与湿证作为两大疾病证型是有很大区别的,也是中医爱好者与喜欢养生的朋友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寒证与湿证浅谈如下:

一、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医的“证”与“症”:中医也可以说数咬文爵字,一个字代表不同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意义大相径庭,也是中医爱好者对此比较模糊的地方。

证: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结论。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就诊时所表达症状,不同程度的暗示出所患疾病当前的病机。如寒证,热证,湿证等。

症:症是疾病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就诊时想要给医生表达的各种不适症状。如“鼻塞、咳嗽、咽痛、腰痛,乏力”等。

本提问者的意思应该是寒证与湿证有什么区别,不是寒症、湿症。

二:寒证与湿证的区别:

(一)寒证:分为实寒证与虚寒证:

1、实寒证:是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遇,以恶寒甚、无汗、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实寒证可以分为伤寒证,中寒证。

主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咳嗽吐白痰,脘腹冷痛,腹痛腹泻,四肢厥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淡白苔薄白,脉浮紧。

(1)、伤寒证:是指外邪袭于肌表,阻遏卫阳,阳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实寒证,又称外汗证,表寒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就是在我们肌表受凉(风寒)时所受的证。

主要症状: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舌淡白苔薄白,脉浮紧。主要是身体浅表症状。

(2)、中寒证: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制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与血液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又称内寒证,里寒证。就是我们内里直接受凉所表现的症候。

主要症状:咳嗽、哮喘、咳稀白痰、脘腹疼痛、肠鸣腹泻,舌淡白苔薄白,脉弦紧。主要是受凉后身体内里表现的症状。

2、虚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去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虚寒症候。就是体内阳气不足,感觉怕冷的症状。

主要症状: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就是身体一派阳虚怕冷的症状。

(二)、湿证: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分为外湿与內湿。

主要症状: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皖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多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1、根据受外感内伤不同分为:

(1)、外湿:主要是触冒风雨,或久居潮湿之地,身体感受湿邪而致病。

主要症状:肢体困重、酸痛、恶寒微热、皮肤湿疹、瘙痒,病位偏于体表,是因湿邪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就是体表感受外部湿气。

(2)、內湿:主要是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气化水湿,水湿停聚与体内所致。

主要症状:表现为脘腹痞胀,不欲饮食,腹痛腹泻,水样便,大便粘马桶,舌淡白苔白腻等。就是体内产生的湿气。

2、根据疾病寒热不同,又分为:

(1)、寒湿:主要是外感寒湿之邪邪,或体内虚寒与湿气互结成寒湿之邪。

主要症状:畏寒怕冷,肢体困重,四肢厥冷,倦怠乏力,头重如裹,头晕目眩,腹痛腹泻,水样便,小便清长,舌淡白苔薄白腻,脉细。

(2)、湿热:主要是体内热与湿互结成湿热,或者寒湿郁久化热,成湿热。

主要症状: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身重头昏,心烦心悸,脘痞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以上浅谈寒证与湿证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及分类,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朋友们注意养生,免受寒邪,体内无湿,身体健健康康!

(友情提示:朋友们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问答挑战赛#

怎样判断自己体内有寒湿?

体内有寒的5个信号:

1.面色青白:面色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面色发白,发青,都是体内有湿寒的明显特征。颜色越是苍白,就代表寒气越重。

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和生成靠阳气,寒气入侵阻碍了阳气的生成,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血就不能够营养面部,就会出现面色苍白的情况。

2.胃寒,经常腹痛、腹泻:寒气入侵身体,总是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里也就是“腠理”之中,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常见的胃寒就是这样形成的。

3.关节痛:人体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阴寒邪盛。阳气受阻,温煦推动失职,则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而阻滞不通,故寒邪伤人多见关节肌肉疼痛。

4.下肢发胖:人体下部最易受寒,由于寒气会阻碍经络的流通,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显得特别的胖。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的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在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易悲伤,总想哭:寒气太重,或在体内日久,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导致肺功能逐渐降低,肺主悲忧,肺虚的人往往容易出现悲愁情绪,总有想哭的感觉。

体内有湿的5个信号:

1.舌苔厚腻:“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厚腻,或者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明显齿痕,就说明体内有湿。

2.大便不成形:如果大便不成形,甚至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说明你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3.食欲差:如果到了该吃饭时,没有饥饿感,吃饭过程中有恶心感。说明脾胃功能较弱,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体内湿气过重。

4.小腿发酸,发沉:湿气重的人起床后会感觉小腿发酸,发沉,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下肢水肿。

5.精神状态差:湿邪困遏阳气,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则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浊阴不降,则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如果出现这些状况,选择艾灸,能很好的排寒湿。

寒湿和痰湿有什么本质区别哪种更严重些

痰湿与寒湿在中医理论上有很大的区别。寒湿更易感冒,表现在人体内的寒象、全身怕冷、人体关节受寒受潮、关节活动不利、手脚受寒、抽搐等;而痰湿更易痰湿,表现在多见于咳嗽和咳痰,即肺湿重,且气道被痰阻塞而出现呼吸道管腔表现。在临床上,关节炎以寒湿为主,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以痰湿为主。

怎么区分是寒湿还是热湿?有何科学依据?

有人说人有两病“祛不完的湿”和“补不完的肾”,我觉得挺经典的,虽不是事实,但确是现实。很多人都在祛湿和补肾的队伍里,或正在步入这个队伍的路上。湿气的确比较常见,但没必要把湿气放大,一天到晚想着怎么祛湿;至于补肾,更是不推荐,哪有这么多肾虚的,稍微安分点,没啥想法就叫肾虚的话,那人跟“行走的泰迪”有什么不同。

回到我们的话题,教大家怎么看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我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看舌苔,因为舌苔一般不会骗人,能够反应疾病的本质。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一些症状来一起判断,接下来我将会给大家看几张舌苔来看看怎么分辨和分享一个案例。

首先我们先简单来说说湿气有什么表现。湿气侵犯人体,会表现为容易犯困、疲倦、懒言、不想吃饭、整天没精神、头晕或头沉重,跟裹了什么东西似的,脘腹痞闷、汗出不透,或局部汗出,大便黏腻不爽,冲厕所比较难冲干净,舌苔比较厚,脉滑或弦滑。至于寒湿和湿热,我将从以下几张图片来介绍。

可以看看以上这张舌苔,像这张舌苔是较轻的寒湿舌苔,因为她的舌苔中间比较白,而且水水的,不会干。不过她这种寒湿不算重,再加上她的舌质颜色还算是红润的,所以身体素质还是可以的,虽然稍微有些齿痕,但问题都不大。

所以对于这样舌苔的人,一般症状不怎么明显,可以不需要祛湿,可能吃两顿辣的这个舌苔的就薄了。

可以看看上面这张舌苔,这也是一个寒湿的舌苔,相对比第一张舌苔厚,也就是寒湿比第一张会更重一些。可以看到舌苔的中后半部分的苔比较厚,也就是说中下焦湿气比较明显。容易出现的症状比如不太想吃饭,闷闷的,胃胀或腹胀闷,也可能容易疲倦犯困,大便粘腻不爽。她的舌尖比较红,所以心火挺旺的,应该容易心烦、失眠。

这个是否需要祛湿呢?从舌质看的话,身体也是挺好的,红润,齿痕不明显。这个要祛湿的话,可以吃点参苓白术颗粒,或者,艾灸灸一灸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之类的。应该寒湿不够严重,所以能不用药物的话,可以尽量生活调理。

再看看上面这张舌苔,这个就是属于寒湿太重,齿痕还很明显,典型脾虚湿气重。这种舌苔的人全身症状都明显,但是他们说不太清楚自己具体什么问题,总是觉得全身不舒服。往往是那样自行尝试各种祛湿方法,最后折腾成这样的。不想喝水,小便也不多,胃里隐痛,觉得难受,也有胸闷不舒等,有些吃点热的,也会觉得难受或上火。

这种舌苔的得祛湿,但只能用温法,我一般建议使用艾灸,穴位还是那几个,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丰隆等,当然要灸神阙、中脘、脾腧、大椎等都可以。这种舌苔至少灸一个星期,在灸的头几天,可能会觉得整个人不舒服,因为水湿在体内散开,充斥全身的时候,会有不舒服感觉。多灸几天后,舌苔会变得更薄,能看到舌体。也可以用艾叶、花椒等煮水泡脚,多泡几天。在湿气散去的过程中,有些会有口干的现象,如果口干明显,灸的次数可以减少一些。

可以看看上面这张舌苔,这个湿热的舌苔。舌苔比较薄,但有些黄腻,属于有点点湿热,湿气不重,舌体比较红,属于体热更明显一些。整体的症状可能不多,或有口干口苦,或口气重,尿黄,便秘,或大便黏腻不爽,肛门灼热等。

那这个是否需要祛湿呢?其实也不用,多吃点蔬菜、水果之类的,舌苔就恢复过来了。如果说有口干口苦、便秘之类的,可以适当的喝点蒲公英茶、桑叶茶或决明子茶等等。

再看看上面这张舌苔,也是湿热的舌苔。舌苔比较厚,而且比较腻,看起来光亮的,舌苔表面微微有些发黄,所以属于湿热的舌苔,这个的症状应该相对明显一些。比如出现口干,或有口苦,脘腹胀闷、不想吃饭、疲倦、乏力、没有精神,小便黄,大便黏腻不爽或不成形,往往容易有大肚子。舌头两边比较红,存在一定的肝阴虚,或有肝火等。

这个是否需要祛湿呢?这个湿气还是比较明显,所以可以祛湿,比如平时说的薏米赤小豆煮水,玉米须等等就比较适合这个。当然平时也可以喝蒲公英茶,荷叶山楂茶等等。另外多运动出出汗,也有助于更快的去除体内的湿气。

最后再来看看以上这张舌苔,湿热的典型代表。舌苔油腻腻的,中后部分黄的比较明显,所以湿气太重,热也明显,以中下焦湿热为主。中下焦湿热一般容易出现的是脾胃、肝胆或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口干口苦、心烦、不想吃饭,胃胀、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小便黄,男性容易出现阴囊瘙痒、下半身汗多、出得不畅快;女性的话可能带下量多,味道重等。

对于这个湿气重,得祛湿,因为有这个舌苔的,一般症状也明显,对生活也产生困扰。如果是以肝经湿热为主的症状的话,可以用龙胆泻肝丸。如果是以脾胃湿热症状为主的话,可以用连朴饮或甘露消毒丹等等,具体应该结合症状证型再选择用药。前面说的薏米、赤小豆、蒲公英等都适合服用。

不过需要强调一下,以上这些舌苔图片是网上找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至于上面的分析都是根据舌苔和以往的经验来分析的,而不是说一定就是会出现哪些哪些症状。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会识别湿热还是寒湿。

当然中医看病不能只看舌苔,一般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病机。只是有的时候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舍弃其中一个或两个。大家自己学会舌苔辨识,自己有哪些症状心里都清楚,望诊自己也能看,所以差不多能自己辨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症状和舌苔不符的。前几天有个30多岁的男性网友找我给他看。他自述自己非常容易怕冷,不敢吹空调,不敢吹风,要是在空调房待上半天,整个人就难受,大夏天的还穿着长衣长裤,晚上还得穿着袜子,要不然脚冰。在今年的五一之前一直开着电热毯才能睡觉,听完是不是觉得这个人的阳气虚呢?是不是感觉体质太弱了?

我就比较好奇,30多岁的男性不应该如此的,让他发了舌苔过来看看,一看这个舌苔,大家可以看看以下这张舌苔。(有些模糊,凑合着看)

这明显不是阳虚的舌苔,舌质还是比较红的,舌的前部分比较红,中后部分苔比较厚,有些黄有些干。于是我就问他是不是有口干口苦、心烦(舌尖红,心火旺)、失眠、便秘(中下焦湿热)之类的,结果一问全部都有,他说已经便秘几天了。他这个是属于典型的气郁在里,阳气不出来,所以出现了外寒里热的表现。不过他自己不知道为啥买了牛黄清心丸和清热神芎丸,我看能通便的药,就让他先吃着看,如果大便解下来了,或许症状能减轻。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有的时候症状和舌苔不一致的时候,更要注意,可能症状是一种假象,应该看看舌苔。当然自己不太会看的,还是找医生看。

最后总结一下,湿气重不重,看舌苔能看出来,自己也能感受出来,症状不明显的话,就没必要整天想着祛湿。如果只是疲倦、乏力之类的,多运动锻炼吧!湿气这个东西饮食不注意,就源源不断,所以自己没掌握方法,反反复复的祛湿,可能导致湿气更重,或者伤身体。只要不是影响生活、工作,就没必要把湿气放大。与其天天想祛湿,还不如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变得健康起来。前面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看寒湿和湿热了。就先这样吧,大家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如是同行,欢迎共同探讨!

关注医路19秒,学习更多简单实用健康知识!

关于中医寒湿是什么意思和中医的寒湿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